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百科

羰基铁粉新能源车(赣州地区经济)

炎火
炎火 2024-02-01 【百科】 466人已围观

摘要[db:Intro]

据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2009年赣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步提高,产业建设成效大。全市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9.93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2.35亿元,增长45.0%。国有投资是增长的主体,民间投资和外资处于调整增长期。国有投资210.72亿元,增长47.9%。投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38.2%提高至39.8%。民间投资主体之一私营企业投资91.92亿元,仅增长8.3%,投资占比为17.3%,同比降低5.4个百分点。外资企业投资48.93亿元,增长23.5%,投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10.6%调整为9.2%。“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赣州撤地设市10周年,也是新世纪以来赣州发展困难最大、挑战最多的一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描述2009年。6 K- b& d2 ]$ w) A; ^4 v- v

可是这一年,对于赣州而言,也是个不错的年份。年终盘点,各项指标的增长好于预期,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40亿元,增长12.8%。财政总收入111.29亿元,增长11.1%;加上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性减税4.7亿元,完成年初全市财政总收入计划的10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09亿元,增长22.8%。全市财政支出迈上200亿元新台阶,达到208.24亿元,增长32.5%。章贡区财政总收入率先突破10亿元,于都、兴国、信丰首次超5亿元,财政总收入过5亿元的县(市、区)达到9个,开发区、会昌、瑞金财政总收入增幅分别达到28.1%、26.3%和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万元,增长9.0%。

4 [* r/ a/ F! J数字增长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一大串动作:抓项目、增投入,创新机制体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并落实一系列扶持企业应对危机渡难关的政策措施。+ Q% m8 U% S+ E& T$ R. g

作为城市居民的一员,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能真切地感受到经济增长带给整个城市的信心和力量。

. ^4 u6 e' s/ d: w4 h3 h. S抓项目增投入 发展基础更稳固

, x( c% u2 M5 U2 ]数字说话:2009年,109个市属重点工程108个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68.19亿元,增长80%,项目之多、投资之大前所未有。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9亿元,增长45%,增速提高9.8个百分点。竣工和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达到7条,总里程609公里。瑞赣高速提前半年建成通车,赣州环城高速、石吉高速赣州段、济广高速鹰潭至瑞金段进展顺利,厦蓉高速瑞金至隘岭段、大广高速龙南里仁至杨村段、济广高速瑞金至寻乌段全部开工。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和赣韶铁路建设开工;昌吉赣客专、鹰瑞汕铁路和赣州中心城区铁路枢纽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展开。完成安定线改造、崇丰线建设,建设农村公路2873公里,新增441个行政村通水泥路,91.8%的行政村道路全部硬化,81%的行政村通客车。开工渡改桥90座,完工27座。开工建设电网项目14项,110千伏农网建设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居全省首位。1 o) M# i2 m: V3 H% X. v7 y

在现实的工作生活当中,市政协委员、赣县团县委书记魏江华似乎对此次金融危机却并没有多少直接的感受,反倒是觉得赣县的经济发展比往年更为火热。

3 W2 S9 r' q; |, N2009年,赣县提出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处处都变成了“三化”战场。在推进工业化当中,该县一方面精心打造工业发展平台,仅去年赣县经济开发区片区的建设就投入4亿元,新增企业22家;与此同时,招商引资工作也红红火火,全年引进内资项目112个,实际进资7亿多元,新批外资项目6个,实际进资5500万美元。为加速城镇化步伐,城市建设推行“六大片区”,一个片区一个规划,一套人马,一个开发公司,全面铺开,进展神速。光魏江华所挂点的城南片区就开工建设了百亩樱花公园、文化体育中心、污水处理厂、文昌阁、廉租房等项目,高楼耸起来,环境美起来。中心镇建设步伐也大大加快,全年投入圩镇整治资金近6000万元,使得圩镇面貌一新。而在乡村,新农村建设开展得热火朝天,农业产业化工作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县行政村通公路率达100%,通水泥路也达到80%,乡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甜叶菊、光皮树、烟叶、油茶产业逐步壮大起来了,并建设了2个竹木加工园。& X: D7 ]7 u$ {. E5 L1 ^5 K6 O

和魏江华的感受不同,来自瑞金市冈面乡冈面村的人大代表张南京觉得金融危机虽然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有了市、县、乡几级的全力支持,生活还是无忧的。4 F, M2 Y1 B, c B/ x

冈面村是瑞金的一个边远乡村,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在乡政府和村委班子的带动下,该村以产业发展为目标,抓好以烟叶产业为支柱的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他本人就是发展农业产业的受益者,村里人人都有山林,但前些年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山地都成了荒地。前年冬天,政府引导像他一样的返乡农民工种植油茶,同时引进绿野轩公司种植高产油茶5000亩、光皮树2000亩、脐橙220多亩。如今,村里人均年收入增长260元。$ ~+ c; G4 a9 K8 D( S

社迳乡地处全南县最北端,位于黄田江和桃江两大水系交汇处。作为典型的农业乡镇,这里山多田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为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该乡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新农村建设点72个,使村庄整治覆盖面达到90%以上。在做强做大蚕桑、蜜饯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该乡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仅2009年,该乡便在水东村引进2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投资总额870多万元,新建百亩产业基地6个。该乡还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投入80万元完成了塔下村水利工程建设,投入8.6万元新建了老屋村店前等陂坝6座、水渠5000米,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点21个,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3400人,通村公路100%实现水泥路面。( P1 n9 C, `. h) b E

市人大代表、全南县社迳乡党委书记、乡长李德来对于社迳的变化历历在目。他说:“发展基础好,才可能一切都好!”: K4 Y0 w3 k: s7 z) Q) ^' s2 q

“过去的一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地方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我们瑶族人民的日子却越过越红火——水泥马路宽敞洁净,房屋院落整齐有序;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还装上了互联网……”谈起过去的一年,市政协委员、全南县陂头镇瑶族村村民王才利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 }9 ^3 f" j+ ]% `- a瑶山村有510多人,是我省唯一保留自己民族语言、服饰、生活习惯的少数民族行政村,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过去,瑶民居住分散,以狩猎为生,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被称作“过山瑶”。少数民族的人民生活水平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一个重点。通过实施“移民关爱工程”,规划了瑶族新村,统一接入电视、电话,并投入300多万元,将一条12公里长的水泥路修进了瑶寨,如今瑶民发展产业、搞活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瑶族村已经发展柑橘、杨梅等果园4500多亩,户均80多亩。+ P7 z5 K" b R' L3 S: _

十大体系再推进 创新步伐再加快: u' c9 p( j9 w; a( f* F$ k" S

数字说话:去年,赣州全面清理了过去5年来出台的政策文件,新出台政策文件25个。新建成十大体系物质载体项目58个,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开检,市本级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上网运行,《寻乌蜜桔》国家标准正式实施。瑞金、兴国红色旅游成为全国服务标准化试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赣州银行在新余、宜春、南昌设立分行;成功引进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南昌银行。章源钨业上市通过国家证监会审核。组建赣州发展投资集团,在全省率先发行15亿元企业债券。设立赣州高能矿业及能源基金首期募集资金5亿元。建立了全省首个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担保机构总数达41家。政府机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46家国企改革工作加快推进,列入省调度的8家工业企业如期完成改革任务。商贸流通、房地产等服务业稳步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新增私营企业2425家,增长20.56%,上交税金67.94亿元,增长20.5%,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 z0 i: Q0 a1 S/ R p/ C" u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上半年南康市服装产业面临订单减少,部分接单加工企业出现停产放假的困难状况。为使企业摆脱困境,南康市及时做好了“服装企业联盟”的巩固发展工作:召开了联盟理事会会议,对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分析,研讨应对措施,对生产困难的联盟企业,发挥联盟的组织协调作用,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共谋发展;充分发挥“服装企业联盟”的平台作用,以“企业联盟”为接单窗口,开展对外联系和接单洽谈;以具有自主品牌、自产自销的联盟成员企业今年良好的生产状况所体现的品牌效应,引导企业提高品牌意识,影响带动了一批接单加工的企业转型发展自主品牌,走品牌发展之路。+ V2 R$ s3 q2 K5 D

该市重点选择了具有自主品牌、经营状况较好的江西康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罗兰制衣厂、美佳丽制衣厂等内生型企业重点扶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扩大生产。这些企业的产值都取得了较大幅度增长,江西康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罗兰制衣厂2009年总产值均超过1600万元,增长31.6%。美佳丽制衣厂2009年扩大生产规模,扩建了3个分厂,实现总产值1330万元。这些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带动了一批接单加工企业转型发展自主品牌,培训了一批设计人员,走品牌发展之路,推动了企业品牌建设的步伐。

8 I9 c8 H( F1 g! Q2 R4 E市人大代表、南康市商业局局长龙伟说起南康市服装产业培育工作,他感慨地说:“多亏了市里创新机制体制,南康的服装产业才能呈现融融的暖意。”

* B% o9 j- \4 N j6 U1 b2009年,该市全年服装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43%;工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43%,销售收入17.5亿元,增长17%;实现税收510万元,增长17%;全市服装生产企业512户,新增29户。新增“绫罗·诗格”“风知雨”2个注册商标,使南康市服装类自主品牌增至26个。

/ n/ K/ N$ o* Q# t! Y%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少人一度对以出口为主的会昌米粉的前景担忧。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会昌县委、县政府的科学统调下,江西五丰食品有限公司和江西华达昌食品有限公司这两家原本不是“冤家”胜似“冤家”的米粉公司,竟然在危机到来之际,结成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哥俩好”。两家企业不仅共同出资协办中国会昌·首届江西米粉节,还在米粉论坛上相互切磋“过招”。米粉节的开幕式经由中央电视台直播后,有效提升了“会昌米粉”的知名度,两家企业的内销量明显增长,抱团取暖的效益初步显现。

, P9 [+ T8 M: r( D8 n8 E$ i0 d聊起这一次成功的“抱团”,市人大代表、江西五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永红有说不完的话题:“合作更能降低风险。虽然不能完全渡过危机,但现在我深深地体会到合作的好处。”

3 A8 P! {! y& C7 N6 M8 _为深化合作,两家企业还在产品价格、原材料采购、用工管理等方面相互沟通,共同应对市场变化,达到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协同合作让会昌米粉牢牢占据了欧美及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市场,并成功获得了国际市场上的米粉定价权,很多东南亚国家在销售同类产品之前,都要通过各种途径打听会昌米粉的价位。为了避免市场重复,他们还尽可能地开发自己独具特色的产品,拓展各自的市场。五丰公司为了拓展俄罗斯市场,专门开发了“俄罗斯版”米粉,华达昌公司为了开拓武汉、长沙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调研,成功开发出了适合当地消费者的米粉产品。市场上分头突击,管理上各自创新,两家米粉企业在错位竞争中,不知不觉将会昌米粉市场拓展到全国60多个城市。由此,会昌的“中国米粉之乡”美誉越飘越远。

, R; o: a* e/ ?; U! K7 n7 j0 ~来自安远县的市人大代表孙小明的语言很形象,他用钟声喻意过去的2009年和已经开始的2010年。; K9 o% m( D$ @2 V* K0 k$ o

他说,2009年的钟声透着激情、透着喜悦,犹如祝捷的欢歌,宣示我们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成就。这一年,是安远县发展过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百个重点项目”建设中,全年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99个,其中如期竣工项目63个;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将达到26.5亿元,财政总收入2.06亿元,实现了危机形势下的正增长。

7 M/ y& }' ?, Z同时,新年的钟声透着信心、透着希望,犹如出征的号角,激励我们谱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安远县要克服坐井观天的思想,树立大开放的理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理念;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全民创业的理念,以“策应大对接,推进大融入,建设新安远,实现新跨越”为发展战略,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兴县、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的发展思路,努力把安远打造成为赣南脐橙集散及加工中心、东江源生态休闲旅游中心、战略生猪加工储备中心,着力把安远建设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矿产资源深加工基地和特色文化传承基地。$ B7 U7 O2 P' W* \. Q. x

保企业保增长 工业经济回升又向好' g3 ?% R$ x8 r! M

数字说话:2009年,赣州工业经济逐步回升,企业效益逐步好转。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0亿元,增长20%。100个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85个,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35个。金力永磁年产2000吨高性能磁钢、江钨新材年产12万吨铜材加工、谱赛科公司年产3000吨甜菊糖甙、赣州中瑞年产700吨硬质合金、悦安超细金属年产2500吨羰基铁粉等项目先后投产。电子电器、机械制造业增加值以30%以上的速度加速增长,钨、稀土、氟盐化工三大产业集群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江西高飞数码、格特拉克公司、江西青峰药业等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0%以上。预计全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其中赣州开发区过140亿元,赣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过100亿元。: G6 \ L7 [- u1 F% P

市政协委员、金峰矿业董事长黄石峰说,在“两会”上,重视和扶持矿业经济发展的好消息不断传出,这让我这个“矿产业人”兴奋不已,我对新一年的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我相信赣州矿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到。" q" | \; I( [0 G# P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对赣州的钨、稀土产业发展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一些钨、稀土企业订单大幅度减少,原料和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不少开采及深加工企业资金紧缺,发展受限。在这危急关头,市委、市政府及时果敢应对,开历史之先河,积极推进钨、稀土等优势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下发《关于钨、稀土产品储备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在全市推行钨、稀土产品收储计划,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实施收储,通过“政府调控、协会组织、企业收储、银行贷款、财政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助力全市矿业过“寒冬”。正是“先走一步”的魄力和勇气,积蓄了发展的动力,增强了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让我们的企业走出了低迷的困局。0 }& K/ I; V6 e3 F) F( s

2009年12月,省政府又成立了全省有色金属收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江西省有色金属收储试行办法》,全面启动全省有色金属产品收储工作,与此同时,国家工信部已研究编制了《2009年—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起草了《稀有金属勘察和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建立了包括稀土在内的“稀有金属部级协调机制”,这些举措不但有效保障赣州矿业产业的“话语权”,而且给企业发展壮大提振了信心,新的一年赣州的经济发展一定能虎虎生威。: K% `. p' P2 r$ Y$ D

对于市人大代表、赣县国税局长郭章尖所在的赣县国税系统而言,去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结构性减税的双重影响,赣县国税收入形势是极其严峻的。占据赣县财政半壁江山、依靠出口的钨与稀土产业冲击最大,没有一家能开足生产线生产,大部分停产,仅此一项,赣县国税就减少税收数千万元。加上结构性减税改革、增值税转型改革,小规模纳税人税收下调,尤其是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仅企业所得税就比2008年降低1500万元。但随着宏观经济趋稳转好,以及中央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等政策效应显现,后半年该县国税收入呈现逐月增长态势。车辆购置税全年入库520万元,商业税收也增加了20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10%和119%。赣县国税共组织入库国税收入2.2亿元。3 D6 B& ^7 I: M! x' A3 ?

他补充说,虽然国税收入并不可观,但地方财政的收入还是保持了良性的增长势头。2009年,赣县把握中央扩大内需的契机,积极向上争资争项,通过加大投资,实施项目推动,全县经济还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2.46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到6.63亿元,同比增长10%,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达4.47亿元,同比增长29.4%。

4 m; P; E# L* i* F4 j7 I' N. Z" N“2009年过去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转暖回升,县内原有各产业也会随之复苏,加上赣县引进了系列的大项目、大企业,随着他们的达产达标,赣县2010年的国税肯定会再攀高峰!”

1 f. m. B* O/ s“明年一定会更好!”会昌代表团的人大代表蓝少璋很有信心。

1 p/ X' |, b* f6 y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蔓延,会昌并没有放缓发展的脚步,而是进一步加大了优势产业特别是脐橙产业的发展调度。为抓好脐橙销售工作,县政府在年初就启动了脐橙市场营销工作,制定了《2009年赣南脐橙市场营销工作方案》、《2009年脐橙市场开拓主攻城市工作方案》及《会昌县脐橙销售应急预案》等文件,并结合市场回访,分别就主攻城市的总人口、人均GDP、消费水平、批发市场、大型超市、水果销售企业等进行详细调查。为有序开拓市场,政府把脐橙生产者和经营者分别组织起来,成立了脐橙生产合作社和脐橙营销联合会,采取“定向、定人、定策、定企、定区、定量、定价、定牌”的办法,推行一个加工企业对接一个中心城市,一个脐橙销售联合体对接一个地级城市的开拓机制,形成了一个产销对接有序、销售渠道畅通的营销网络。为抓好脐橙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建设,县里还以实施现代柑橘项目为契机,积极动员县内果品营销企业以及合作社充分利用此项优惠政策,扩建厂房,新建贮藏库室,新上分级、打蜡、包装生产线,安装动力及衡温设施,提升加工销售产能。为解决果品集中上市带来的矛盾,会昌按照脐橙销售三个“三分之一”(即脐橙鲜果销售三分之一、春节前销售三分之一、春节后销售三分之一)的要求,对果品实施均衡上市策略,延长脐橙销售周期。目前,该县下树脐橙6万多吨,已销售3.835万吨、贮藏2.01万吨,超过总产量的9成,并且每公斤卖到了2.2元的理想价格。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自主创新、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方针,加快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选择环境影响严重、产生量大

的废弃资源,组织技术攻关,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构成,形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探索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三)主要范围

一是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的技术;二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的技术;三是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的技术。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一)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在油田开发建设中,采用适用技术,对伴生天然气进行回收利用。

(2)推广从石油和天然气中回收硫资源生产硫磺技术。

(3)推广高效井下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技术。

(4)推广柴油机余热利用技术。

(5)推广采用不稳定排放硫化氢气体资源化利用技术回收井口无组织排放的含硫化氢气体。

(6)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

(7)研发废弃钻井液、井下作业废液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

2.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推广采用不稳定或难采煤层开采技术、边角煤残采技术。

(2)推广煤系高岭土超细、增白、改性技术。

(3)推进煤系铝矾土、耐火粘土、膨润土、硅藻土、硫铁矿、油母页岩和石墨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化。

(4)推进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的产业化,特别是加快具有井下无人、无设备,集建井、采煤、气化三大工艺于一体,适用于煤矿大量的煤柱、建筑物下压煤等呆滞煤量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5)研发难选煤、干法选煤和高硫煤综合利用技术。

(6)研发“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及矸石充填采煤技术;研究提高开采上限技术。

(7)研发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3.地热资源利用技术

推广采用热泵等技术,利用地下热能进行采暖和制冷。

(二)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黑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磁铁矿精选作业的磁筛等高效利用技术。

(2)推广含稀土复合矿和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

(3)推广低品位、表外矿、复杂共伴生黑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4)推进尾矿再选技术及生产各种建筑材料的产业化。

(5)研发低品位硫铁矿选矿富集技术。

(6)研发尾矿干堆技术和尾矿高效浓缩工艺及设备。

2.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无废(少废)开采技术

--推广尾砂充填、废石充填、全尾砂膏体充填等充填法采矿技术。

--推广原地浸出采矿技术。

(2)推广采用大型低品位矿产自然崩落法技术开采。

(3)推广拜耳法用于低铝硅比一水硬铝石矿的选矿。

(4)推广低品位、表外矿、复杂共伴生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推广复杂多金属硫化矿矿浆电解处理技术及中低品位氧化锌矿选冶联合处理技术。

(6)推广铜铅锌锡矿细粒、微细粒矿载体浮选技术。

(7)推广铜矿等有色金属矿伴生金、银等贵金属的综合利用技术。

(8)推广有色金属硫化?D?D氧化混合矿选矿技术。

(9)推广湿法冶金关键装备应用。

(10)研发矿山塌陷区、废石堆场和尾矿库修复与垦植技术。

(11)研发对复杂有色金属矿石选别与富集技术。

(12)研发低品位矿生物提取技术。

(13)研发尾矿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技术。

3.贵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含金银等多金属矿选矿尾渣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成分和非金属矿资源的矿物加工技术。

(2)推广采用复杂金矿循环流态化焙烧技术。

(3)推广高硫高砷高碳复杂难处理金矿的预处理技术。

(4)推广浮选富集?D炭浸工艺技术等低品位金矿的综合利用技术。

4.稀有、稀土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采用电解工艺开发稀土镁中间合金技术,综合利用稀土尾矿。

(2)推广高效低毒高纯氧化铕提取技术。

(3)推进稀土冶炼分离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产业化。

(三)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盐湖钾盐综合利用技术

--推进盐湖钾盐伴生矿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化。

--研发固体难采钾矿溶采技术,非水溶性钾矿开发利用技术。

(2)磷矿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磷矿伴生铁、硫、氟、碘、钒、钛等资源综合回收技术。

--推广反(双)浮选磷矿降镁技术。

--研发中低品位磷矿、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技术和窑法直接利用技术。

(3)硼矿综合利用技术

--研发低品位硼矿选矿技术。

--研发硼铁矿中硼、铁、铀有效分离和回收技术。

(4)研发中低品位萤石综合利用技术。

(5)研发钾长石综合利用技术。

2.建材原料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玻璃陶瓷原料非金属矿有效利用技术

--推广硅质原料非金属矿产的均化开采以及浮选技术。

--推广陶瓷生产采用低品位原料配方技术产业化。

--推广利用中低品位高岭岩替代叶蜡石生产玻璃纤维技术产业化。

(2)填料及其它深加工用非金属矿的合理利用技术

--推广利用煤系高岭土生产高档填料、涂料技术。

--推广温石棉尾矿提取轻质氧化镁及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伟晶岩中石英提纯技术。

(3)推广石灰石矿均化开采配比技术。

(4)推广石英砂岩提纯技术。

(5)研发低品位菱镁矿、滑石、硅藻土、蓝晶石族等非金属矿选矿综合利用技术。

三、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一)煤炭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1)煤矸石发电技术

--推广适合燃烧煤矸石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联供技术。

--推广炉内石灰脱硫和静电除尘技术。

--研发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电厂锅炉高效除尘、脱硫、灰渣干法输送、存储及利用技术。

(2)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技术

--制砖技术。推广全煤矸石生产承重多孔砖、非承重空心砖和清水墙砖技术。

--制水泥技术。推广利用煤矸石为原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粘土配制水泥生料,烧制水泥熟料技术。

--生产其他建材产品技术。推广利用煤矸石为原料生产陶瓷制品、陶粒、岩棉、加气混凝土等技术。

(3)推广利用煤矸石充填采煤塌陷区、采空区和露天矿坑及煤矸石复垦造地造田技术。

(4)推广利用煤矸石制取聚合氯化铝、硫酸铝、合成系列分子筛等化工产品技术。

(5)推广利用煤矸石生产复合肥料技术。

(6)推广煤矸石中极细粒钛铁矿、锐钛矿等杂质的分离技术。

(7)研发利用煤矸石生产特种硅铝铁合金、铝合金技术,以及利用煤矸石生产铝系列、铁系列超细粉体的技术。

(8)研发煤矸石提取五氧化二钒及其他稀有元素技术。

2.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采用混凝、沉淀(或浮升)以及过滤、消毒等技术,净化处理煤矿矿井水。

3.煤层气综合利用技术

(1)推进煤层气民用、发电、化工等技术的产业化。

(2)研发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

(二)电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技术

(1)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采用粉煤灰生产水泥、砌块、陶粒等建筑材料技术。

--推广采用粉煤灰建造水坝、油井平台、道路路基等建筑工程技术。

--推广粉煤灰制取漂珠、空心微珠、碳等化合物技术。

--推进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的产业化。

--推进粉煤灰造纸及生产岩棉技术的产业化。

--研发粉煤灰用于农业(改良土壤、生产复合肥料、造地)、污水处理以及各类填充材料等技术。

(2)推广脱硫石膏制水泥缓凝剂、纸面石膏板、建筑石膏、粉刷石膏、砌块等建材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

(3)研发脱硫石膏免煅烧制干混砂浆。

2.废水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灰场冲灰废水封闭式循环利用等技术。

3.废气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燃煤电厂烟气中回收硫资源生产硫磺技术。

(三)石油天然气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对油气采炼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油砂、污泥、残渣、钻屑采用固化等无害化综合处理技术,并用于筑路、制造建筑材料、调剖堵水剂等。

(2)推广石油焦乳化焦浆/油(EGC)代油节能技术。

(3)研发改进缓和湿式氧化(WAO)-间歇式生物反应器(SBR)处理碱渣联合工艺,形成专有成套技术。

(4)研发污水处理场油泥(包括罐底泥)、浮渣和剩余活性污泥处理组合技术。

2.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钻井污水、废液综合处理技术,实现闭路循环利用。

(2)推广炼油企业含氢尾气膜法回收技术。利用膜分离技术建设芳烃、加氢尾气膜法回收装置,回收芳烃预加氢精制单元酸性气、异构化富氢、加氢裂化低分气、柴油加氢低分气中的富含氢气体。

(3)推广采用中和、酸化以及各种精制技术,从石油炼制产生的酸碱废液、废催化剂中,回收环烷酸、粗酚、碳酸钠、浮选捕集剂等资源。

(4)研发石油化工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以及油田废水替代清水技术。

(5)研发经济有效的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和回用技术、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与回收利用技术。

3.废气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对炼油厂催化裂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采用气能量回收技术进行能量回收。

(2)研发催化裂化再生烟气、加热炉气、工艺排气及电站排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处理技术。

(四)钢铁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冶炼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炼钢炉渣回收和磁选粉深加工处理技术。

(2)推广立磨粉磨粒化高炉矿渣技术。

(3)推广硫铁矿烧渣综合利用技术。

(4)推广冷轧盐酸再生及铁粉回收技术。

(5)推广钢渣返回烧结,替代石灰作为炼铁厂烧结溶剂技术。

(6)推广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及尘泥压块技术。

(7)推广氧化铁皮回收利用技术。采用直接还原技术制取粉末冶金用的还原铁粉。

(8)推广含铁尘泥综合利用技术。

(9)推广废钢渣生产磁性材料技术。

(10)研发含锌尘泥综合利用技术。

(11)研发不锈钢和特殊钢渣的处理和利用技术,特别是防止水溶性铬离子浸出的技术。

(12)研发钢铁渣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降解处理技术。

2.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对不同浓度的焦化废水优化分级处理与使用技术。

(2)推广采用“电氧化气浮”技术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回用。

(3)推广污水深度处理脱盐回用技术。采用抗污染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膜,生产高品质的回用水。

(4)推广冷轧含油乳化液膜分离回收技术。

(5)研发矿山酸性废水治理与循环利用技术。

(6)研发矿山含硫矿物,As、Pb、Cd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

3.废气及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全燃烧高炉煤气锅炉的应用技术。

(2)推广焦炉、高炉、转炉煤气的回收技术。

(3)推广利用还原铁生产中回转窑废高温烟气余热发电技术。

(4)推广高炉煤气余压发电TRT(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结合干法除尘技术。

(5)推广采用利用溴化锂制冷等技术回收利用冶金生产过程中炉窑烟气余热。

(6)推广采用双预蓄热式燃烧技术,实现炉窑废气余热的利用。

(7)推广铁合金矿热炉、烧结机等中低温烟气余热发电技术。

(8)推广焦化干息焦技术,回收利用焦炭显热。

(9)推广低热值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CCPP)。

(10)推广炼钢厂除尘系统高温烟气余热发电技术。

(11)推广电炉余热回收及综合利用技术。

(12)推进烧结烟气脱硫副产石膏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产业化。

(五)有色金属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冶炼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采用炉渣选矿法从冶炼炉渣中回收金属铜技术。

(2)推广铜冶炼阳极泥及废渣(料)综合利用技术,回收金、银、铂、钯、硒、碲、铅、铋、铟等。

(3)推广铜冶炼冷态渣,镍冶炼冷态渣深度还原磁选提铁综合利用技术。

(4)推广采用“破碎-磁选分选焦煤”、“球磨-磁选生产铁粉”等技术处理锌渣、窑渣。

(5)推广从铅电解阳极泥中提取金银的火法和湿法技术工艺。

(6)推广锌渣中提取银的技术。

(7)推广从锌浸出渣中提取铟技术。

(8)推广金属镁还原渣部分替代钙质和硅质原料生产水泥技术。

(9)研发高效利用铅锌冶炼渣再回收铅锌技术,以及稀散金属回收技术。

(10)研发低耗高效脱除氟、氯、氧化锌物料技术。

(11)研发采用氢气还原法从冶炼各类烟尘中制取金属锗综合利用技术。

(12)研发赤泥综合利用技术。

2.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轧制废油回收利用技术。

(2)推广从生产印刷线路板产生含铜废液中回收金属铜技术。

(3)研发加工生产过程中表面处理废液、酸洗污泥综合回收技术。

3.废气及余热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采用氨吸收法技术,回收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产生的烟气二氧化硫,副产硫酸铵、硫酸钾等。

(2)推广采用钙吸收技术,对二氧化硫烟气脱硫并回用。

(3)推广采用氧化锌渣脱除铅锌冶炼烟气二氧化硫技术。

(4)推广冶炼废气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技术。

(5)推广菱镁矿资源利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回收以及生产二氧化碳衍生产品先进技术。

(6)推广有色冶金炉窑烟气余热利用技术。

(六)化学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磷石膏等化工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蒸氨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2)推广采用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用于水泥工业、纯碱工业以及电厂的烟气脱硫技术。

(3)推广利用铬渣作水泥矿化剂技术;铬渣制自溶性烧结矿并冶炼含铬生铁技术;铬渣作为熔剂生产钙镁磷肥技术;铬渣制钙铁粉、铸石、人造骨料、玻璃着色剂及铬渣棉等技术。

(4)推广磷石膏制磷酸联产水泥、制硫酸钾、制硫铵和碳酸钙以及制硫酸铵、硫酸铵钾等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技术;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纸面石膏板、建筑石膏、粉刷石膏、砌块等建材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磷石膏作为盐碱地改良剂技术。

(5)推广黄磷炉渣生产水泥、混凝土、磷渣砖、保温材料、低温烧结陶瓷等技术。

(6)推广黄磷泥生产五氧化二磷以及双渣肥等综合利用技术。

(7)推广造气煤渣综合利用技术。

(8)推广利用硼泥制备轻质碳酸镁、氧化镁等镁盐技术。

(9)推广利用硼泥生产建筑材料、农业肥料和冶金辅助材料技术。

(10)推广氟石膏生产建筑材料等综合利用技术。

(11)研发磷石膏充填采矿技术。

2.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纯碱生产中蒸氨废清液晒盐技术,采用高效蒸发技术和设备制氯化钙联产氯化钠。

(2)推广合成氨生产中采用水解汽提技术回收尿素。

(3)推广氮肥生产污水回用技术。

(4)推广循环冷却水超低排放技术。

(5)推广回收硼酸母液制备硼镁肥、轻质碳酸镁、氧化镁等镁盐产品技术。

(6)推广采用大孔径吸附树脂对2,3-酸废水回收利用技术。

(7)推广“树脂吸附-氧化-树脂吸附”技术对2-萘酚生产废水进行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8)推广处理DSD (4,4-二氨基二苯乙烯-二磺酸)酸氧化工序生产废水采用树脂法将有机物吸附并洗脱和回收利用的资源化技术。

(9)推广苯胺、邻甲苯胺和对甲苯胺生产废水资源化技术。

(10)推广树脂吸附法处理氯化苯水洗废水综合利用技术。

(11)推广从电镀废水中回收镍、钴等稀有金属技术。

(12)推广从制盐母液中提取氯化钾、工业溴、氯化镁技术。

3.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采用吸附、汽提、变压吸附等技术,从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尾气中回收氯乙烯、乙炔气。

(2)推广利用黄磷尾气发电并提纯一氧化碳生产甲醇、甲酸等化工产品技术。

(3)推广醇烃化工艺替代铜洗工艺技术。

(4)推广全燃式造气吹风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5)推广湿法磷酸及磷肥生产副产品氟生产各种氟化物技术。

(6)推广以碳酸钠吸收硝酸生产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生产硝酸钠、亚硝酸钠的技术。

(7)推广利用电石、炭黑生产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作为燃料及化工原料用于制甲醇、合成氨和羰基产品技术。

(8)推广对含二氧化碳废气进行综合利用技术。其中利用氨水吸收尾气中二氧化碳制取碳酸氢铵;深冷制取液态二氧化碳或干冰;用纯碱吸收二氧化碳制取碳酸氢钠;用二氧化碳废气制取轻质碳酸镁;用烧碱废液吸收二氧化碳制取纯碱;用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代替硫酸分解酚钠提取酚。

(9)推广氯化氢废气综合利用技术。其中用甘油吸收氯化氢制取二氯丙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取环氧氯丙烷、二氯异丙醇,制取氯磺酸、染料、二氯化碳等化工产品;采用催化氯化法、电解法、硝酸氧化法生产氯气;副产盐酸生产聚氯乙烯等产品。

(10)推广催化干气蒸汽转化法制氢技术。

(11)推广草甘膦与有机硅生产中的氯元素循环利用技术。将草甘膦生产中的尾气经回收净化用于有机硅单体的合成。有机硅单体生产中产生盐酸,经净化后用于草甘膦合成,从而使含氯元素的化合物(氯甲烷、氯化氢)在草甘膦和有机硅两大类产品之间实现循环利用。

(七)建材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石材加工碎石和采矿废石生产人造石材(装饰材料)技术。

(2)研发废陶瓷高附加值再利用技术。

2.废水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采用无机混凝剂(PAC)+高分子助凝剂(PHM)等混凝沉淀处理技术。

3.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水泥窑废气余热发电技术。

(2)推进玻璃熔窑废气余热发电技术产业化。

(八)食品发酵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玉米脱胚提油和小麦提取蛋白技术。

(2)推广利用酒精糟生产全糟蛋白饲料等技术。

(3)推广啤酒废酵母干燥生产饲料酵母技术;废酵母经酶处理制备医药培养基酵母浸膏技术。

(4)推广柠檬酸废渣替代天然石膏技术。

(5)推进啤酒废酵母生产制备核苷酸、氨基酸类物质技术的产业化。

(6)推广玉米芯生产木寡糖技术。

(7)推广利用制糖废糖蜜生产高活性酵母等发酵制品技术。

(8)推进利用酶技术从麦糟中提取功能性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产业化。

(9)推进果蔬浓缩汁生产废渣制备果胶、功能性膳食纤维和蛋白饲料技术的产业化。

(10)研发酵母细胞壁残渣制备甘露糖蛋白质及水溶性葡聚糖等。

(11)研发啤酒糟采用多菌种混合固体发酵生物改性,生产肽蛋白技术。

(12)研发马铃薯、木薯淀粉生产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2.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发酵剩余资源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技术。

(2)推广麦汁煮沸二次蒸汽回用技术。

(3)推广味精废母液生产复合肥技术。

(4)推广玉米浸泡水和谷氨酸离交尾液混合培养饲用酵母粉技术。

(5)推广木薯干片干式粉碎和鲜木薯湿法破碎分离技术,浓缩出精淀粉浆液和蛋白黄浆。

(6)研发采用膜过滤技术(MF)回收菌体制成饲料技术。

(7)研发薯类淀粉生产高浓工艺废水(俗称汁水或细胞水)回收蛋白技术。

(8)研发适用于食品行业生产的膜材料及膜分离装置;研发排放废水深度处理的膜技术与膜材料。

3.废气综合利用技术

研发利用酒精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生产降解塑料技术。

(九)纺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废旧纤维等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废旧纤维循环利用技术。利用废旧涤纶及锦纶纤维、生产废料等生产再生纤维技术。

(2)推广利用废旧纤维作为产业用增强材料技术。

(3)推广溶解、萃取、离子交换等技术,对化纤工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

(4)推广针刺、热熔、纺粘、缝编等技术对废花、落棉、纱布角、短纤维等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

(5)推进废弃毛中提取蛋白制备生物蛋白纤维技术的产业化。

(6)推进利用双氧水对剥茧抽丝后的废弃物进行湿法纺丝技术的产业化。

(7)推进蚕蛹蛋白提炼及深加工、桑柞蚕丝下脚料生产针刺无纺布等综合利用产业化。

2.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采用水蒸汽直接蒸馏法从含溴染料废水中制取溴素技术;以分散蓝2BLN水解母液以及硝化废酸为原料从废水中离析回收2,4-二硝基苯酚。

(2)推进洗毛废水采用高效分离回收等工艺设备提取羊毛脂技术产业化。

(3)推进聚酯企业生产废水中乙醛等有机物回收与利用技术产业化。

(4)研发适用于排放废水深度处理的膜材料,并研发适用于浆料、染料浓缩与回收工艺的膜分离装置。

(十)造纸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造纸废渣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2)推进制浆碱回收白泥生产优质碳酸钙技术的产业化。

2.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制浆造纸过程水的梯级使用和废水深度处理部分回用技术。

(2)推广造纸白水多圆盘过滤机处理回收利用技术。

(3)推广厌氧生物处理高浓废水生产沼气技术。

(4)推广制浆封闭式筛选、中浓技术。

(5)推进纸浆废液生产微生物制剂技术的产业化。

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一)废旧金属再生利用技术

1.推广采用机械化手段对废旧汽车、废旧船舶等机械设备的拆解和利用。

2.推广黄杂铜直接生产高精度板、带、管等技术。

3.推广紫杂铜熔炼除氧、除杂技术以及轧制过程中的表面处理和精整技术。

4.推广组合式熔炼炉组生产再生铝合金技术。

5.推广废铝易拉罐钻切屑利用技术;电解铝残极(阳极、阴极)生产石墨化炭阴极技术。

6.推广废铅酸蓄电池机械化拆解、破碎分选技术,分别回收处理塑料壳、铅极板、含铅物料(铅膏)、废酸液等;再生铅渣回收锡、锑等有价金属的技术。

7.研发废钢铁镀锌、镀铬等镀层的处理技术;废高合金钢的鉴定、检测和分选技术;混堆状废线材加工处理技术及装备;废易拉罐等优质废铝的保级利用技术。

(二)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再生利用技术

1.推广电热丝等干法分离阴极射线管屏锥玻璃技术。采用工业吸尘器回收并妥善收集荧光粉。

2.推广加热析出、催化分解等技术,回收液晶面板上的液晶物质和稀贵金属铟并做无害化处理。

3.推广环保型的溶蚀、酸解、电解、精炼等技术,处理芯片等含稀贵金属的废料,回收金、银、钯等。

4.推广高效粉碎、分选技术,处理已去除芯片、电容器等部件的线路板,回收铜、玻璃纤维和树脂等。

5.推广粉碎、分选等物理方法在密闭的设施中处理含有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有害成分的电线、电缆,回收铜、铝和塑料。

6.推广破碎、分选等物理方法在设置有环保和安全措施的密闭设施中处理废旧冰箱、空调、冷柜等制冷电器。

(三)废旧橡胶、轮胎再生利用技术

1.推广胶粉活化技术,提高胶粉活性,扩大胶粉利用率。

2.推广“预硫化和无模硫化翻新”轮胎翻新技术。

3.推广废旧橡胶常温粉碎、湿法粉碎、冷冻粉碎等生产精细胶粉技术。

(四)废纸板和废纸再生利用技术

1.推广废瓦楞纸箱中高浓连续碎解、纤维分级处理、中高浓筛选、大直径盘磨打浆技术,生产包装纸及纸板。

2.推广高浓筛选、高浓漂白、高浓揉搓等技术,处理废旧报纸及带有涂料、印刷油墨等需脱墨的纸张。

3.研发大型废纸和废纸板制浆技术及成套设备。

(五)废塑料再生利用技术

1.推广废塑料物理再生利用和机械化分类技术。

2.推广废塑料活化无机填料改性、纤维增强改性、弹性体增韧改性、树脂合金改性、链结构改性等化学再生利用技术。

3.推广利用废旧聚酯瓶生产聚酯切片技术。

4.推广利用废旧塑料、废弃木质材料生产木塑材料及其制品技术。

(六)废玻璃再生利用技术

1.推广废玻璃作为原料生产平板玻璃、瓶罐器皿等玻璃制品直接再利用技术。

2.推广废玻璃生产建筑和保温隔音等材料的间接再生利用技术。

(七)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

1.推广改性沥青混合料再生道路材料制备技术及装备。

2.研发建筑垃圾减量化控制技术及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成套技术。

Tags: [db:tag]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5号-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