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正文科普

让医疗新质生产力汇入双一流学科建设:同济大学癌症中心挂牌

昌松
昌松 2024-06-14 【科普】 93人已围观

摘要转自:上观新闻记者从中国首届CELLplus学术论坛上了解到,同济大学癌症中心今天正式挂牌。经各界专家多方论证,2017年5月23日,同济大学将癌症中心主体建设单位交由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数年间,同济大学校领导多次率队赴医院调研癌症中心,指导、布局中心建设,指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方向。据悉,在持续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的十院进一步聚焦细胞生物免疫治疗,于2018年成立上海第一家肿瘤生物治疗病区,累计开展CAR-T细胞、溶瘤病毒、新抗原疫苗、NK细胞、TIL细胞治

转自:上观新闻记者从中国首届CELLplus学术论坛上了解到,同济大学癌症中心今天正式挂牌。经各界专家多方论证,2017年5月23日,同济大学将癌症中心主体建设单位交由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数年间,同济大学校领导多次率队赴医院调研癌症中心,指导、布局中心建设,指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方向。据悉,在持续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的十院进一步聚焦细胞生物免疫治疗,于2018年成立上海第一家肿瘤生物治疗病区,累计开展CAR-T细胞、溶瘤病毒、新抗原疫苗、NK细胞、TIL细胞治疗累计1000余例,溶瘤病毒治疗技术已形成中国及上海专家共识。也是在同一年,肿瘤细胞治疗中心获批市科委“上海市肿瘤细胞治疗技术创新中心”,其“前院后工厂”模式写入《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年7月,医院临床医学科创园区正式投用,承载癌症中心基础研究及成果转化功能。园区瞄准成果转化的功能定位,已吸引1个院士团队与10个科研团队入驻。2023年4月,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年6月,成立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分子诊断创新技术研究所。中心负责人介绍,作为同济大学癌症中心建设的又一重要支撑,在同济大学、市卫健委和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下,附属十院肿瘤精准诊疗中心项目已获市发改委立项批复。未来,医院将进一步完善肿瘤诊疗设施、优化院区功能布局和诊疗流程,构建真正以患者为中心,一门式的肿瘤病人综合诊疗中心;加强肿瘤学科基础及临床人才培养,建设与同济大学“双一流”相匹配的学科高地;争创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及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肿瘤精准诊疗中心。栏目主编:顾泳

从中共一大会址到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再从上海前往嘉兴、杭州、南京等地,初夏时分,中韩两国大学生开启了本次青春远征之旅,寻找两国的历史渊源以及共同的历史记忆。5月22日至5月25日,由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和韩国驻沪总领馆合作举办的“2024中韩青春远征队--华东地区历史文化探访活动”,在上海、嘉兴、杭州、南京等地举行。来自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多所高校的32名中韩学子参与此次活动。5月22日,“2024中韩青春远征队”活动出征仪式合影。韩国驻沪总领事馆供图“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昭示着我们一定要坚定和平发展信念,不断深化中韩友谊。”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在出征仪式的致辞中表示,“青年是世界的未来,也是中韩关系健康发展的未来,举办华东地区历史文化探访活动,就是要让两国青年了解中韩历史,增进互相了解和友谊。”“历史”“未来”“记忆”,带着这些关键词,跟随历史的脚步,远征队先后到访了韩国临时政府旧址、金九避难处,以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地。中韩学子在位于嘉兴的金九避难所合影。韩国驻沪总领事馆供图韩国驻沪总领事金英俊表示,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的韩中历史旧址,不仅是过去两国间鼎力相助的标志,也是韩中友谊的象征,更是未来韩中关系发展的养分。“文”与“武”的历史纽带沿着鲁迅公园的石板小道拾阶而上,高丽风格的红色亭阁“梅轩”映入眼帘。“梅轩”是韩国独立运动家尹奉吉之号,这座亭阁用于纪念他在虹口公园的义举,这也是中韩两国更密切合作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起点。不远处,还有鲁迅纪念馆,这也是韩国独立运动家受影响颇深的地方。位于鲁迅公园内的梅轩。澎湃新闻记者朱润宇图作为此次活动的特邀讲师,韩国HERO历史研究所代表李明弼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韩国的独立运动,是和中国一起共同抗日的经验。中韩两国的下一代,都是通过这种共同的历史记忆以及共同的历史联结在一起。1932年4月29日,侵华日军在当时还叫“虹口公园”的这座公园内举行庆祝活动。尹奉吉向“阅兵台”扔掷炸弹,致日本陆军大将白川义则身亡,而尹奉吉被当场逮捕。为了纪念尹奉吉的义举,上海市在当年的事发地建立了这座亭阁。在“梅轩”的不远处,还有鲁迅故居,这是中韩文化联结的一大象征。在韩国历史上,鲁迅以“文”的方式,对韩国独立运动家影响颇深。1927年8月,鲁迅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被韩国人柳树人首次外译成韩语,并在海外出版。柳树人本人也是一名韩国的独立运动家。本名柳基石的他,正是因为受鲁迅影响颇深,因此取了和鲁迅原名周树人相同的笔名。这种互相影响,让中韩两国的思想家、运动家,通过不同的方式,共同实现了自己的目的。“鲁迅和尹奉吉,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韩国人。他们分别用文和武的形式,为了自己祖国的独立,与帝国主义抗争,同时希望为本国的下一代创建更好的未来。虽然他们用的方法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李明弼表示。做一个热爱和平的世界人中韩之间民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够更好地推动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之中,了解历史、展望未来成为了关键词。李明弼透露,自己所在的HERO历史研究所,从研究韩国独立运动出发,希望能够让更多中韩两国的下一代了解两国的历史渊源,推动更好的未来发展。远征队中,也不缺少这种文化上的交融。苏州大学韩语系研一学生朱韬铮表示,自己对韩国独立运动很感兴趣,“我自己参观过韩国临时政府旧址和一大会址,但在活动中,因为能更详细地了解,所以对这些历史了解得更深刻一点。团队里的韩国朋友对中国历史感兴趣,我挺开心的。”走在纪念中韩两国历史渊源的红墙砖瓦之间,那些与中国结缘颇深的韩国留学生,进一步地了解了两国历史的全貌。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三韩国留学生郑保罗透露,自己出生在乌鲁木齐,早已习惯并喜欢中国的生活环境。在远征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不是作为一个韩国人,不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是在以历史的角度下,让医疗新质生产力汇入双一流学科建设:同济大学癌症中心挂牌我们要如何以人类的身份,在未来展现出自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间之外,中韩两国政府之间也以合作和交流为发展的共同基石。今年5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与到访北京的韩国外长赵兑烈会谈,这是韩国外长自2017年后时隔6年半再度访问北京。会谈中,王毅指出,中韩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应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双方要相互理解尊重,加强沟通交往,消除误解,增进互信。韩联社刊文指出,赵兑烈在会谈开场白中多次强调两国要聚焦合作。赵兑烈强调,此次中国之行并非单纯出于“访问”目的,而是希望借此机会解开两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线团,为推动韩中关系取得全新发展迈出第一步。另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5月26日至27日赴韩国首尔参加第九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韩联社报道称,韩国国家安保室第一次长金泰孝介绍称,韩中领导人将就加强两国战略沟通、深化经贸合作、促进人员往来,以及地区及全球焦点问题进行商讨。不能忘却的共同记忆除了探寻两国历史上的渊源,中韩学生还一同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样来自南京大学的韩国留学生田璃灿,目前正就读于汉语专业大二年级。参观完纪念馆后他表示,“看完《南京!南京!》后我一直想来参观一次。一开始我挺激动,但参观以后,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很伤心的感觉。我觉得,身为这些前辈的后代,我们应该继续认真学习关于这一类的历史,不要忘记以前的痛苦。”中韩学生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合影。澎湃新闻记者朱润宇图郑保罗认为,参观的意义在于,警示后人不要再重蹈覆辙,犯下类似的罪行。“虽然我在中国生活了很久,但对韩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看到慰安妇,这不仅是日本人在中国的暴行,这段历史和韩国的一些历史有一些相似性。牢记历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原因。”除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学生们还参观了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这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馆,也是亚洲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日军慰安所旧址,更是中国大陆第一座经在世“慰安妇”亲自指认的以“慰安妇”为主题的纪念馆。2003年,在中日韩三国联合调查组的帮助下,朝鲜籍“慰安妇”朴永心亲自到南京,指认利济巷2号就是当年“东云慰安所”的旧址,楼上的第19号房间就是她当时被拘禁的地方。学生正在为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中“流不尽的泪”雕像擦拭泪水。澎湃新闻记者朱润宇图对于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田璃灿表示,“在韩国,我们学习的是偏韩国的历史,但我认为,(南京大屠杀)应该是我们所有人都要学习的一件事。”从不能忘却的历史,展望到做一个“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朱韬铮认为,此次远征活动的意义在于,“大学生是现在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视角可能会对以后的未来会产生一些影响,所以让大学生们更加了解两国之间的一些历史,可以增进两国之间对彼此的了解,然后也可以缓和两国关系、增进两国的友谊。”发布于:上海

Tags: 让医疗新质生产力汇入双一流学科建设同济大学癌症中心挂牌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5号-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