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问答

特斯拉 奥迪 对比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谁主沉浮)

行芋
行芋 2024-02-20 【问答】 291人已围观

摘要[db:Intro]

新能源汽车 谁主沉浮?

在电动化转型的背景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开始挤在一条赛道拼硬实力。经过五年时间的高速发展,在这场新能源汽车大战中,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风起云涌的新势力们的各种理念、各种营销、各种话题,仿佛在这个领域,它们已然成为了新能源界的代言人和全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近日,网通社根据保监会公布2017年-2022年上半年,5年半的上险量数据,对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进行了统计,希望消费者能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一个客观、理性的看待。新能源汽车谁主沉浮,一目了然。

新能源汽车有超越燃油车之势

五年间燃油车销量下降23% 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434%2022年已过半,受制于疫情多点散发、芯片供应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燃油价格持续走高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中国车市依旧承压下行。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新车上险量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共计销售乘用车915.3万辆,同比减少126.5万辆,同比下降12.1%。其中,燃油车大幅下滑,上半年销量仅为705万辆,同比减少236.8万辆,同比下降25.1%,市占率为77%;新能源车继续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销量达210.3万辆,同比增加110.3万辆,增长超1.1倍,并且相比于2017年同期,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由原先的1%提升至23%,涨幅23倍。

通过2017-2021年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上险量对比表,我们不难看出,从2018年开始,中国车市在连续28年上涨后迎来首次下滑,加之新冠疫情等影响,损失销量均在200万辆左右,其中燃油车的销量更是从2017年开始一路下降。而反观新能源车板块,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增牌不限行等有利条件影响,除2019年以外(同比微降1.2%),新能源车的销量始终处于“上升期”,尤其是随着近两年来,技术成熟度与补能便利性的提升,新能源车的销量更是呈现出越级式增长,5年增长超4倍之多。另外,从走势图我们不难看出,在2021年,正是由于新能源车的快速增长,才使得该年的整体车市走出波谷。对于新能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网通社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在价格上基本持平,但与燃油车较高的油价相比,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更低。”

汽车分析师凌然则认为,疫情造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波动。销量增加主要是受政策的影响,第一购置税减半、地方补贴、企业补贴,疫情过后消费者购买更理性。此外,里程的提高、补能便捷、技术的提升也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新势力造车能否代表新能源汽车?

说到新能源汽车,大家可能最容易先到的就是造车新势力。全球市场上,特斯拉的热销,不仅市值一跃超过丰田,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大车企。在国内,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接连上市,在资本及营销方面,他们赢得的目光和喝彩要比传统车企高得多。 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新势力造车,新势力造车就等于“蔚小理”,但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网通社根据保监会公布近五年的数据,整理出来2017-2021年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新能源汽车销量对比图。

就具体销量来看,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始终高于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从2018、2019到2020年,这三年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较为平稳,保持在80万辆左右。然而,从2021年开始,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直线上升,大幅拉开了与造车新势力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传统车企同年累计销售新能源车突破200万辆,为2,158,460辆。

因此,可以看到在整个中国汽车新能源市场中,传统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才是销量担当和主力军,新势力造车的市占率比重较小。

传统车企处于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列

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上半年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但在企业的积极应对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不错的表现。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网通社统计了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前二十名销量排行榜。其中,老牌的传统车企、专注研发电动车的比亚迪位居冠军位置。比亚迪率先拿下2022年上半年“销冠”,凭借568,376辆的表现,坐实了“全球新能源车领导者”的称号。紧随其后的上汽通用五菱则继续凭借宏光MINIEV,在A00级纯电小车市场的统治级表现,坐稳第二名的位置,2022年前六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二十万辆。作为全球电动汽车的开拓者特斯拉,2022年上半年仅排在第三位。或许是受4月份上海工厂疫情严重冲击,其销量直接受到影响,1-6月国内累计销售198,209辆。从数据上来看,与第一名的比亚迪差距较大。

接下来的奇瑞、埃安、大众、长安等传统车企,稳坐榜单前十名的位置,能够看到它们正在积极的拥抱电动化,且发展势头迅猛。相比之下,被视为新能源汽车代言人的小鹏、哪吒、理想、蔚来等国内新势力造车则表现平平。其中,销量最高的小鹏仅排在第七位;蔚来作为“老大哥”的角色已经在动摇,排在第十二名,累计上半年销量为49,485辆。可以看出,在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量排行榜中,传统车企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主要力量。虽然以特斯拉、“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成长迅速,但在整个新能源市场中,仍处于上升期阶段,无法支撑起中国的新能源市场。

国际品牌真的没戏吗?

如按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新能源汽车上险量进行划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国际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上险量在这5年间,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市场占有率也有很大提升,而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的退坡,顺理成章。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由2017年的2.16%跃升至18.8%,国际品牌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从0.11%扩张至4.2%。二者在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增幅都很显著。本土作战的中国品牌在传统汽车厂商与新势力的共同推动下,一路高歌猛进,抢占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国际品牌方面则稳扎稳打,虽然市场份额仍与中国品牌有着较大差异,但增长势头不容小觑。从2017-2021年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新能源汽车上险量对比来看,受补贴退坡、市场环境与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同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品牌在前4年的表现有些动荡,但在2021年终于迎来了大爆发。反观国际品牌,虽没有出现中国品牌那样的爆发,但其新能源车的上险量在5年间走的更为扎实,一步一个脚印,稳中有升。当然,汽车作为一个研发周期较长的品类,无论中国品牌还是国际品牌,从“油改电”到全新电动架构的诞生需要时间,特别是对于研发能力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品牌来说,市场表现出现波动,可以理解。而随着研发成果的“释出”,中国品牌也在产品爆发期取得了长足进步,造车经验更为丰富的国际品牌也在着手推动自己的新能源产品路径,稳步向前。

起火事故是否会阻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增长,消费者对于其安全性愈发关注,特别是可直接导致起火事故的电池安全问题,极为重要。 由于没有官方统计的数据,也没有燃油车起火事故的统计数据来进行对比,网通社只能通过目前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媒体记录小组”整理国内起火事故数据中,汇总统计一下各品牌的起火概率(起火次数/同期销售新车数据),供消费者们参考。以起火事故率来看,无论是国际品牌和中国品牌的传统车企,或是初出茅庐的“造车新势力”,它们都将起火事故率控制在了1‰以下,可见不同车企对于新能源车的电池安全问题,没有出现太大的“差异化”。但车辆的起火事故关乎用户的人身安全,即使是很低的水平,也仍需要杜绝与消除。尽管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将起火事故率控制在了1‰以下,但不同品牌间还是会存在一些差异,为此网通社也以年度划分,罗列了2020-2022年间新能源车起火事故率的前10名。当然,并不是所有销售新能源车的品牌都发生过起火事故。从传统国际品牌到本土造车新势力,时间跨度从2020年初到该记录截至日期(2022年6月24日),没有出现起火事故的,有如下品牌:

它们分别是丰田、本田、日产、保时捷、奥迪、奔驰、宝马、一汽-大众、极狐、爱驰、别克、标致、五菱、宝骏、欧尚、创维、东风汽车、东风风神、东风风光、DS、福特、高合、国机智骏、红旗、海马、合创、极氪、几何、捷途、凯翼、雷克萨斯、零跑、岚图、马自达、Polestar、起亚、smart、思皓、天际、沃尔沃、现代、雪佛兰、云度、智己。

※统计数据未指出具体合资厂商表明为整个品牌;统计数据为销售纯电动产品的品牌/车型

对于电动车自燃、起火的问题,汽车分析师凌然对网通社表示:“新能源汽车自燃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辅相成。有自燃问题也属于正常现象,自燃不可怕,真正的问题在于企业要有担当,找到自燃的原因。”

乘联会主席崔东树认为:“(新能源起火)与数量上升有关,销量提升,自燃问题也就变多了。”

写到最后:从目前形势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战争”将会愈演愈烈,体现在资本、资源、技术、营销等多方面的竞备。作为后起之秀的新势力造车,虽然底蕴不如传统车企,但在售后服务理念以及营销层面,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反观以大众、长安、长城为代表的传统车企,除了依托自身体量占据市场主体之外,正在加快转型速度。以深厚技术底蕴依托、以强大的“朋友圈”做背书,面向智能化的优势面也被进一步放大。

未来究竟是新势力造车的天下,还是传统车企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更胜一筹,目前还不能下结论。然而,从以上述数据看,新能源车远不只有受资本眷顾的那些“新势力”,其实这个市场上,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才是压舱石和中流砥柱。在这里,我们真切提醒广大消费者,切莫被热闹的各种营销、故事蒙蔽双眼,在选择或考虑新能源产品的时候,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同样值得您去关注。

10万元这个价位可谓是各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自主品牌最畅销的SUV均集于此,合资品牌则占领了家轿市场。如果担心自主SUV的油耗,还想要轿车的舒适,又不想选择多数合资家轿使用的三缸机,那么配置又高价格还低的自主家轿就是最佳选择。而市场上既畅销又有口碑的车型,选以下几台一定不会错。

荣威?i5?(2019年销量:128395)

荣威的家族化外形,是类似大众的以直线为主的方正设计,这也是国人最熟悉也最接受的设计语言。2680mm的轴距可以提供足够的后排乘坐空间,内饰设计依然如大众般简洁板正,液晶仪表和中控大屏保证了使用的便利性,这是一辆具有实用风格的家轿。

动力有1.5L自吸+手动或CVT,既顺畅又耐用,实用性很好。而1.5T涡轮+7速双离合,与标榜运动“秒天秒地”的MG6共享动力,对于看重动力性的消费者而言,不如去选择更运动的MG6。

荣威i5是一辆很具有车厂地域特色的车型,在上海随处可见荣威旗下的电动车型,荣威的销量也多见于江浙沪一带。作为中规中矩的一辆家轿,平均的产品力也是其高销量的保证。

吉利?帝豪GL?(2019年销量:74775)

自主家轿的王者一直都是吉利帝豪,但其平台已老旧,如今更多的是走低价路线和进入出租车市场。帝豪GL从外观内饰到动力底盘全面革新,整车造型更加精致,内饰也采用吉利家族化涟漪式仪表台设计,增添了豪华感。2700mm的轴距即使在自主家轿阵营仍然领先,而且新一代吉利车在舒适感和静音上做的一直都很不错。

动力方面,2020新款摒弃了老旧的1.8L自吸发动机,全面换装涡轮机。其中1.4T搭配手动或CVT,1.5T则采用7速双离合。而吉利自家另一热点轿车缤瑞,全系1.0T三缸搭配6速双离合,相比之下帝豪GL更加适合家用。

奇瑞?艾瑞泽GX?(2019年销量:72531)

昔日的自主品牌老大奇瑞,在轿车市场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不过2018年10月上市的艾瑞泽GX,凭借出色的外观设计再度飘红,2019年底每月销售破万辆。即使在疫情影响的2月份也卖出3727辆,不仅超过原本的级别第一吉利帝豪,还达到了轿车榜第四位,仅次于日产轩逸、大众宝来和特斯拉Model?3。

艾瑞泽GX在设计方面彻底扔掉了奇瑞车不好看的帽子。上下分隔式进气格栅中,镀铬横条贯穿车灯和标志,保险杠造型复杂,扰流板和进风口的设计更有运动感,19年更是推出了双色车身的冠军版,在一众竞品中显得更加年轻化。

内饰的贯穿式空调出风口,中控大屏,还有非常类似捷豹路虎的双圆加触控屏空调控制区,都提升了车内的豪华感。艾瑞泽GX同样提供1.5L自吸和1.5T涡轮两个版本,均匹配手动或CVT变速箱。奇瑞热销的车型均在性价比方面很突出,并且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都有保证,只是奇瑞的品牌形象亟待更新和提升。

长安?逸动(2019年销量:67511)

逸动的销量一直与它的外形一样不愠不火,经过长安CS75?Plus设计革新后的成功,逸动也即将迎来Plus版本。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逸动Plus将采用CS75?Plus同样的内外饰设计。新一代家族化大嘴,有横向镀铬条和熏黑蜂窝网两种造型,搭配全LED三角形车灯,可以说晋升为自主家轿的新一代颜值之王。

内饰方面同样惊喜连连,两块10.25英寸的双连屏十分抢眼,中控台用料和不同材质配色将车厢氛围烘托的更好,可选宽大舒适的红色仿皮座椅,从视觉到触觉上都令人满意。动力方面1.6L自吸+手动或6速自动,1.4T涡轮+7速双离合,与竞品一样提供了踏实和强劲的双选择。

长安自主品牌的发展有目共睹,年销量仅次于吉利,可以说表现比与其合资的福特和马自达还要好。只是现在长安的设计中还有些雷克萨斯和宝马的影子,在销量提升的同时,推出更多原创性更高且产品力全面的好车,就是国货得到更多人接受的时候。

比亚迪?秦Pro?(2019年销量:18641)

比亚迪一直是国民车的代表,虽然是以F3这类廉价车起步,但比亚迪一直在向上寻求突破。在重金力邀前奥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加盟后,比亚迪车型的整体造型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各个车系都实现了较好的销量。

秦Pro的外形可以说是在竞品中最具国际感,宽大扁平的进气格栅与长条式LED车灯十分有辨识度,车身轮廓流畅圆滑还有一些轿跑的味道,尾部还是比亚迪标志性的贯穿式尾灯。内饰则是类似特斯拉的极简风格,将物理按键减到最少,主要由全液晶仪表和中控大屏进行交互,这也突显了比亚迪的电动车背景。

主销车型提供1.5T涡轮和手动或6速双离合的动力总成,不过对于秦Pro来说,销量更好的还是纯电版和插电混动版。毕竟大家对比亚迪秦的印象,还留有老款车型加速快、耗能少的特点,比亚迪最大的魅力还是新能源车型。

总结:

自主品牌如今各显神通,在动力总成、外形设计、新能源方面都有所突破,用户口碑也在产品力提升的同时越来越好。追求性价比来说,这些国产紧凑型A级车都会是很好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Tags: [db:tag]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5号-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