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正文科普

全市新能源发展打算(全市新能源发展打算)

王若
王若 2024-03-06 【科普】 768人已围观

摘要[db:Intro]

回顾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发展趋势可以说是逐步复苏且稳中向好。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67.7%,刷新了新能源汽车的当月产销记录。

就在新能源市场稳步前进的节点,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引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15年的发展方向,而此份文件距离此前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仅不到1年的时间,侧面印证了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

不过为了避免各位吃瓜群众觉得文章太长不看的尴尬,此次只挑选规划文件中重要的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明确未来新能源产业愿景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愿景,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竞争力将得到明显增强。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平均电耗将降至12?kWh,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将达到整体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相较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正式规划文件由原来新能源车型2025年25%的销售总量下降至20%,整体目标更加稳健。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的描述,其预计我国纯电动和PHEV车型将在2025年占整体汽车市场销量的15%-25%,2030年将打造30%-40%。为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他认为20%的目标肯定能实现,25%的目标是有希望的。

对于百公里电耗方面,此前征求意见稿中百公里电耗为11?kWh,正式文件将百公里电耗提升1?kWh。崔东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不用简单的电耗约束处在初步发展的新能源总体产业,当前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高端化上做的不错,应该给更多的发展空间。

根据规划文件阐述,预计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行业竞争力。届时,纯电动车型将成为销售市场上的主流,公共领域将采用全面电动化,同时燃料电池汽车将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搭载高度自动驾驶的车型应该实现规模化覆盖,充换电网络相较于如今变得更加完善便捷。或许到那时,充电就不再是束缚新能源车远行的绊脚石,既能够促进节能减排,同时又不影响社会运行效率。

完善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说新能源车型展望愿景是为我们规划了一副未来的美好蓝图,那么具体到落实层面还得看基础建设情况。规划文件指出,要加快新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科学布局,同时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各方面统筹协调能力。

居民区充电服务点方面,将积极推广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理念。而在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中,将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战略布局。同时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加强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新能源车型充电便利性。

俗话说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就在新能源规划公布第二天,充电桩概念股持续走强,截至11月3日收盘,汉宇集团、英可瑞等多股涨停,易事特、天迈科技、南京聚隆等涨幅均超过5%。

除了充电桩合理布局之外,规划文件中还指出将推进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建设,推进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车联网无线通信(C—V2X)标准制定和技术升级。同时推进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车载终端之间的互联应用,推进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改造相关标准制定和管理平台建设,为将来实现自动驾驶提前布局。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我们的薄弱短板就是产业基础能力,虽然从数据上看起来很美,但实际基础并不扎实,很多自主品牌的可控能力不足,此次规划文件要求强化产业链,恰好给各方做好产业基础能力打开了时间窗口。

提升核心技术研发实力

对于任何产业发展来说,只有打好了基础设施能力,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根据新能源规划文件中显示,未来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即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研发,提升电池管理、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新能源车型整体综合性能。

除了车型布局之外,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探索并构建新一代电动车型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开展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系统的技术公关,提升关键技术、先进工艺、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的研发能力。

同时未来将会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以龙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主的联合研发机制,从不同技术路径积极探索,提高关键技术供给能力。引导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方面的跨领域合作,建立面向未来的新能源车型、智慧能源、交通创新服务平台。

在跨界方面,目前走的较远的就是华为,前不久华为推出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品牌-HI。根据华为官方介绍,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全新的计算通信架构和五大智能系统。能够实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给各位主机厂车型未来跨领域合作打开了一扇大门。

确立“新三化”路线

此前对于不少车企而言,常常挂在嘴边都是“新四化”路线。所谓“新四化”,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文件中首次删除了共享化,文件中表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将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为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此次删除共享化的意义很大,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发展的目标,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汽车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现实的。

现实情况也应证了这一点,从共享经济开始衰落之时,除了共享单车面临倒闭潮之外,多家共享汽车企业也不堪资金、运营等重负,陆续暂停了部分或整体的共享汽车业务,甚至部分资金不足的企业已经宣告破产。所以此次规划文件中删除共享化,对于现在的用车环境来说是较为合理的取舍。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一方面代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发展的决心和力度不变,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对于新能源车企及其产业链的长期利好。华西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有增无减,且新能源汽车目前渗透率尚处在低位,未来整体增长趋势较为明确。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此次规划文件的发布,意味着未来国内新能源市场将会不断完善,同时日常新能源使用便携程度以及车辆整体实力将得到大幅度增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趋势是什么

易车讯 在今日举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上,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上海市是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目前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地。上海市目标是“十四五”末期到2025年,全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要超过120万辆,产值要突破3500亿元,建成满足125万辆以上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充电网络。”

近年来上海已经从供给需求两端发力,推出一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措施,包括新能源汽车2021—2025年的计划,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政策,鼓励购买使用办法等等。

此外,上海还将出台《实施意见》,比如推动充换电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新能源汽车现在很多都是智能网联汽车,现在的智能网联汽车是软件定义汽车,确实前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去年到目前,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缺芯的问题比较严重,我们现在也加大力度,布局车规级芯片的生产。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统筹推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推广应用、数据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新能能源汽车大赛道上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趋势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市场驱动成为发展主动力,家庭主体市场规模快速壮大,产业生态与格局进入加速重构期,新能源汽车与新兴技术加速融合。

1、总体市场:市场驱动成为发展主动力。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以政策驱动为主,出于自愿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很少,市场的作用力很小。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步从政策驱动型市场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型市场转型,市场的作用力将明显提升。

2、市场结构:家庭主体市场规模快速壮大。当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购车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即高级别车型和低级别车型占比较大,适合主流家用的A级车占比很低。

3、产业格局:产业生态与格局进入加速重构期。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全面角逐的时代,多元化竞争格局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跨国汽车公司加快进入我国的步伐,新一代电动化产品不断投入市场,凭借传统燃油车树立的品牌优势,跨国汽车公司对自主品牌的冲击将日益明显。

4、产业融合:新能源汽车与新兴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产品形态向智能座舱发展,基于语音识别的人机交互系统不断优化。车辆远程控制、OTA升级等功能加速普及,车道偏离预警、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自动驾驶技术普及率不断提升。

新能源汽车能跑多久?

电动汽车充一次电,正常行驶跑五六个小时不成问题,因为车本身有发电系统,会为电池供电的,这个主要看电池容量和品牌,一般100到700公里不等。

另外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还跟电池的衰减程度、环境、驾驶习惯等都有关系。但新能源汽车因为电池的局限性,如充电不方便、续航里程等,一般都适合在市区代步使用,不适合长途出行。

Tags: [db:tag]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5号-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