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百科

宁夏恒大新能源(宁夏恒大新能源)

进楦
进楦 2024-03-07 【百科】 797人已围观

摘要[db:Intro]

现在看来,关于造车,只要是钱可以办成的事,恒大都办成了。

2020年8月3日,恒大汽车汽集团在上海和广州两地,同时发布六款新车。恒驰1—6,覆盖了从A到D所有级别车型,包括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等细分车型。

“恒驰6子”,均由大师级人物担纲设计:

前宝马MINI设计师Anders?Warming,主导设计了两款官方均定位D级的纯电轿车,恒驰1、恒驰2,以及纯电7座MPV车型恒驰4;

前菲亚特设计总监Michael?Robinson,主导设计了恒驰3,官方定位C级纯电SUV;

前日本五十铃设计中心负责人丸山公顿设计了恒驰5,定位A级纯电SUV,以及恒驰6,定位A级跨界SUV。

▍认真造车的恒大

表面看来,这是2019年10月,由许家印亲自担任组长的,超过15位全球顶尖汽车设计师组成的“恒大汽车设计委员会”,近10个月的工作成果。

但其背后真正的推手,是恒大不到两年时间,用强大的资本力硬生生开辟出来的一条“黄金大道”,助力“恒驰6子”光速而至。

2018年9月,恒大入股全球最大汽车经销商广汇集团,获得当下能够想到的最强销售渠道。真应了那句话“要想富,先修路”;

2019年1月,注册资金20亿元的恒大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恒大在造车这条路上开始提速了。

从2019年的1月到8月,8个月的时间,恒大几乎完成新能源造车的全产业链模块搭建:

2019年1月15日,恒大收购国能新能源汽车51%的股份,获得发改委、工信部发放的双资质准生证;

接着10天后,恒大收购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行业龙头,卡耐新能源近80%的股份;

又在5天后,以1.5亿欧元入股柯尼塞格母公司ALPRAAZ?AB,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研发新一代电动车;

2019年3月,恒大收购湖北泰特电机;

2019年5月,恒大收购美国专业轮毂公司PROTEAN?HOLDINGS;

2019年8月,恒大和德国HOFER动力总成公司成立了合资动力科技公司。

截止到2019年底,恒大汽车已经完成构建整车制造、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智慧充电、共享出行等领域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并且拥有行业世界级的顶尖技术。

基于上述信息,我们对恒大造车基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恒大造车是认真的,不是玩票,不是试水。恒大创下了1个月时间砸80亿的记录、也创下了新生车企同时首推6款车型的记录,这不是“闹着玩”的样子;

其二、恒大造车很可能是奔着“豪华”去的,此点有三个方面可以证实:

第一,超豪华的设计师团队和高端的产业链,让恒驰汽车绝对走“全球化”路线;

第二,恒驰新能源汽车,很可能采用自家的“三元软包”电池。之前,三元软包电池是奔驰纯电车的御用电池,奔驰入股的孚能科技,就是一家三元软包电池生产商。三元软包电池的特点就是能量密度强、安全性高,缺点就是没有价格优势,搭载率低;

第三,从“恒驰6子”的车型来看,独缺A0级、A级轿车,显然这两款车型因为售价低,产品溢价率不高而被恒大暂时放弃;

当蔚来汽车李斌还在忧心忡忡地盘算着200亿仅仅是一个造车门槛时,当理想汽车李想仅凭一款车型诚惶诚恐赴美IPO时,许家印的恒大已经做好了450亿的资金预算。

早在2019年11月,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许家印笃定地说:恒大造车,三年计划投资450亿,今年已经投入200亿(2019年),明年150亿(2020年),后年100亿(2021年)。

450亿对恒大而言,是个什么概念?

说三个数据,看看这个“地产之王”的实力:

2019年恒大中期业绩报告显示:

第一,恒大总资产规模为20986亿元。这个数字放在2019年全国主要城市GDP排行榜上,可以到第6名,仅次于北上广深渝,说恒大“富可敌城”不为过;

第二,2019年上半年,恒大房地产核心利润303.5亿,净利润为270.6亿元。再次蝉联“利润王”,现金余额2880亿。恒大“家里有余粮,日日有进账”;

第三,恒大在全国209个城市有3.19亿平的土地储备,现金价值预估达5万亿。

第一组数据表明,关于造车这件事,恒大可想、可做;第二组数据表明,恒大敢亏、敢耗;第三组数据表明,如果恒大造车真的到了“功亏一篑”那一天,也无所谓,家底厚着呢!

所以450亿的投入,较之上面任何一组数据,都是“九牛一毛”的事。

当然,恒大自己也毫不避讳,他们表示,充足的资金,足以让恒大在新势力造车群体中脱颖而出。

有钱真是好啊!“千金散尽还复来”。不知道贾跃亭看到许家印今日之所作所为,该作何感想?

特斯拉用了17年时间,在售仅仅为4款车型。恒大造车,出手就是6款,而且按照计划,2021年6款车型都将陆续推出,基本上认定为同时推出。

这意味着,尽管恒大造车来得晚了点,但资本让恒驰汽车“后来先到”,并且赢得了宝贵的“试错”机会。

▍道阻且长的恒驰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6款车,呈“百花齐放”的态势当然更好,但如果一旦某一款、某一方面、某一处设计出现差池,或者说预期与市场反馈不吻合,恒大可迅速做出调整、修正,而那些销量尚好的车型正好给恒大指明了方向。

看起来,钱可以办成的事,恒大都办成了。但是,有些事情,和钱的关联不是那么紧密,对于造车而言,却同样重要,或许是恒大造车当下最不应该被忽略的。

第一,关于细节问题的处理。

这一条,其实是由“恒驰”汽车的车标设计所引发的。

当前,车标设计的主流方向就是扁平化,以此体现简洁大方的现代化审美趋势。换标的宝马、大众如此,国内荣威R标、几何汽车、各造车新势力车标也如此,都是按照这个设计思路完成。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恒驰”车标,也一定要按照潮流化方向走。但是,除非恒大造车解释为“恒驰”车标,就是要延续恒大足球的“所向披靡”,否则,我们有理由怀疑,“恒驰”汽车在车标设计上,有“偷懒”的嫌疑。

车标虽小,但重要性不言而喻。设计好了,锦上添花;设计不好,也可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第二,于资源整合问题:

众所周知,恒大造车是“速成班”毕业。资源整合是当下最紧迫、最重要的事情。全产业链中,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恒驰汽车都需要识别、选择、汲取、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才会产生条理性、系统性的价值,从而创造出新的资源。

所以,1+1>2,才是恒大造车喜闻乐见的结果,最不济也要做到1+1=2。

好在,至少之前有1件事,可以证明,作为“实业家”出身的许家印,具有触类旁通的管理智慧。

在“恒驰6子”出现之前,已经控股国能新能源的恒大还推出了一款名为“国能93”的新能源汽车。

显然,这款车是许家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产品。因为油改电的国能93,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分明就是上个世纪的产物。这款产量很少的车没有上市,成为恒大内部用车。

许家印就是要让这款车告诉恒驰汽车所有人:没有设计,没有技术,没有资源,没有全产业链的搭建,我们造出来的车除了自己用,没有任何市场。

以此警醒大家,珍惜资源、尊重合作、敬畏市场。

第三,关于产品定位与卖点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恒大冰泉就是那个不能忘记的“前事”。恒大冰泉3年亏损40亿元,最后被迫低价转让。所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产品定位不精准。有走高端的想法,却没有高端化的“做法”。以至于销售渠道杂乱,价格大滑坡,品质一再被弱化,又遇上特别会“讲故事”的农夫山泉和景田百岁山。恒大冰泉只能“败走麦城”。

好在,恒驰汽车和恒大楼盘都属于耐消品,操盘手法有借鉴之处。“恒驰”品牌如果定位“豪华”。大概率下,价格区间在15万—60万区间。当下来看,这里面的翘楚,特斯拉在卖品牌+科技,蔚来在卖产品设计+服务,比亚迪在卖技术储备+全产业链,各有所长吧。

那么,“恒驰”卖什么?一家之言,如果可以,“恒驰”就卖品质+恒大生活圈,把独具品质的“恒驰”汽车,和“无处不在”的恒大楼盘生活区联系在一起,或许恒驰汽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多一家新势力造车对用户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都说,如果没有比亚迪,说不定特斯拉就没有30万以下的车,这就是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优越性”。

现在“恒驰”来了,气场强大,给了现有新势力们“碾压式”的紧迫感。既然如此,那就让大家期待一下,恒驰将怎样颠覆新能源市场,展现中国造车的力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恒大何以让马云马化腾一起为其造车梦买单?

产业布局正加紧走向深水区。“恒大健康”正式更名“恒大汽车”后,更是加速了其在投资建厂以及资本市场运作的步伐。

9月15日,恒大汽车发布公告称,通过配售新股募资40亿港元,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包括云锋基金、腾讯、红杉资本、滴滴等知名投资者。

作为上述新引进的股东,最为显赫的要数马云和马化腾的联手投资。此二人通过参股恒大汽车走到一起,不仅证明了其一致看好恒大汽车的未来,同时也在“借船出海”,加码在车联网相关智慧出行领域的战略布局。

有了以上资本势力的支持,恒大汽车似乎“越战越勇”。9月17日,恒大汽车再次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人民币股份在上海科创板上市。

市场认为,如果恒大汽车能够顺利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对于恒大集团来说,将是一次不小的突破。同时也意味着恒大汽车有望成为我国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新能源车企。

恒大之所以看好新能源汽车项目,主要源于除房地产以外的现有产业布局的规模和空间有限,急需更广阔的空间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018年,作为在广州立足的本地企业,正逢广州市出台《广州市汽车产业2025规划》,在当年的恒大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宣布,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恒大多元化产业布局的领导者。

随后,恒定要做汽车的许家印,开启了全世界满天飞的旅程,买下了很多在全球拥有先进技术、甚至在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知名汽车公司以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造技术车需要的零部件的困扰,同时还积极联系跨国汽车公司实地考察,吸收先进的造车理念和经验,避免在造车路上走错路、走弯路、走岔路。

目前,恒大汽车正步入快速发展期,其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第一款车在明年上半年投入试生产,下半年正式量产。其在上海和广州的生产基地,现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恒大汽车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把竞品锁定为全球纯电动汽车的标杆企业特斯拉,后者在中国创造了一年建厂次年投入批量生产的神话,而决心要与特斯拉一竞高下的恒大汽车,定然不会将“决战”的时间拉得很长,否则,等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恒大汽车再想攻城略地,难度将会更大。

有分析师指出,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类似恒大汽车这样的车企龙头回归科创板,有利于打通境内融资管道充实资本实力,更好地用于产品及技术研发,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乐见汽车是汽车维基APP旗下的新能源聚合平台

几经辗转,造车新势力似乎又重回到了资本的“春天”。9月14日,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以先旧后新方式安排引入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红杉资本、云锋基金及滴滴出行等投资者,筹集约4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5.02亿元)。

从官方的消息来看,本次所筹得的40亿港币主要用途为恒大汽车的正常资金开支,也就是说,未来恒大汽车的新车研发、渠道建设、营销等活动都将使用到本次筹得的资金。

时下,“买买买”早已成为了恒大造车的专属代名词,虽然目前的恒大可谓“身宽体胖”,但其仍没有摆脱“PPT造车”的质疑也是一件不争的事实,而此次恒大引入马化腾、马云等大佬为恒大造车背书,无疑对于恒大造车的后续发力是一个利好消息。从某种角度而言,似乎更有种“有钱大家一块赚”的味道,也许,这本就一场资本大戏。

原来都是“老相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云锋基金(董事长马云)、腾讯(董事长马化腾)与恒大的三强联手,无疑是当下新造车在资本市场最“吸睛”的一场重头戏,但为何二者肯为恒大的一纸造车梦乖乖的买单呢?

作为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马云跟许家印的交情无需赘言。2014年6月,阿里巴巴与恒大足球俱乐部“闪婚”,出资12亿元获得恒大足球50%股权,后降至40%;2015年11月,更名后的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成功登陆新三板,被称为“亚洲足球第一股”,市值一度超过超越皇马,成为世界足坛市值最高的足球俱乐部。

和马云一样,近几年,许家印与马化腾之间也存在着很多业务往来。2015年7月,恒大和腾讯携手认购香港上市公司马斯葛的75%股份,其中腾讯出资2亿港元持股20%,共同进入社区020领域。跟马云不同,腾讯跟恒大的合作不仅是资金层面,双方在智慧社区、物联网、家居家电、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而对于恒大而言,此次两位老友的鼎力扶持,也可谓恰逢其时。

在造车行业,犹如无底洞般的投入几乎是所有玩家的必经之路,即便是地产大亨恒大,也大有“前线吃紧”的势头。根据恒大汽车发布的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公司上半年营收45.1亿元,同比增长70%;毛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07%;因为新能源汽车业务规模扩大,净亏损24.6亿元,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生收益5300万元,较2019年同期的2.84亿元下降81.36%。

对此,相关行业人士表示,综合目前恒大汽车新能源业务投资情况以及恒大汽车自身财务情况,恒大汽车对于资金使用尚有规划,将主要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壮大。

其实,若从此前恒大的投资体量来看,讲真,40个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你说恒大真的需要吗?其实也未必。但有了“二马”为恒大造车背书,或许可以摆脱外界对其“PPT造车”的质疑。毕竟,此次“二马”的罕见合体,其实就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对恒大造车一事表示了肯定。

仍是资本的宠儿

当然,对于恒大而言,虽说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新车销售仍是其造车生涯中最大的硬伤。But,资本市场所看重的,或许不在于此。要知道,长久以来新造车的每一步成长,其背后都离不开投资者的身影。原因就在于,新能源市场具备十分可观的投资前景。

以腾讯为例,其在2017年以217.67美元/股的价格收购特斯拉816.75万股,成为特斯拉第五大股东。若以今年特斯拉最高股价计算,腾讯在短短三年获利超10倍,这笔投资也被看作是投资界的一次“神操作”;理想汽车上市后,若按盘中最高市值计算,王兴和美团相关联的投资人则一度获利238亿元人民币(34亿美元)。比起IPO前的40.5亿美元估值,理想汽车背后的股东赚了3倍有余。

同样的,恒大也为一众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众所周知,恒大集团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走的是“换道超车”的路线。2019年,恒大在短短半年内先后斥巨资入主国能电动车、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上海卡耐新能源、德国汽车动力工程公司hofer、轮毂电机公司荷兰e-Traction及英国Protean等相关企业。

而为了集中资源造车,恒大汽车近来也是动作不断。甚至在今年8月初,恒大集团许家印宣布恒驰六款车同时发布,六款恒驰覆盖了A到D所有级别,以及轿车、轿跑SUV、MPV等全系列车型。据悉,恒大还计划将于2021年同步推进14款车型,并陆续实现量产。届时,恒大汽车将成为首家同时推进多达14款车型的车企。

此外,日前恒大汽车正在快速筹建恒驰汽车展示体验、销售、维保修售后服务三大中心,其中恒驰展示体验中心36个、恒驰销售中心1600个、自营及授权维保修售后服务中心3000个,建立庞大的汽车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点。

可以说,恒大显然已经具备成为“黑马”之前的所有硬性条件。若以此来看,也难怪“二马”会相约跟投。

写在最后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国内一众合资以及豪华品牌纷纷开始抢滩新能源市场,更为关键的是,时下特斯拉、蔚来等新造车的上升势头更为可谓如日中天,而这些,都将对尚未实现量产的恒大汽车构成巨大挑战。至于恒大能否实现破局,恐怕还需等到2021年才能揭晓了。届时,也才能体现出“二马”的这40亿,是否物超所值。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Tags: [db:tag]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5号-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