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正文科普

汕头宣传新能源内容(汕头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张馨
张馨 2024-01-16 【科普】 356人已围观

摘要[db:Intro]

汕头前景可期,但需要多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

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宜居,是否具备潜力和发展力,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教育、医疗、环境、基础设施及住房。

国内近几年城市之争日益激烈,北上广深自不用说,杭州,苏州,南京,武汉,成都、合肥等新一线城市都在各自在高科技、高端产业、人才等方面你争我夺,各自都“抢占”了各自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比如杭州找准互联网+电商产业和汽车制造业;南京抢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华为、中兴、亚信三大通信软件巨头接连进入;武汉手握三大高端产业:通信产业、半导体产业和激光产业;成都布局新兴产业,在芯片和游戏产业上已经经营多年;合肥从家电业起步,到面板,再到芯片,目前在瞄准光伏- 智能电动汽车,已引进蔚来和大众。

这些新一线城市的发展秘诀其实很简单:产业+教育。具体的说: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高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我认为这个才是汕头未来要发展要走的路。下面谈对于汕头未来发展的几个想法:

一、汕头可以学学合肥

汕头最近与深圳建立更深层次合作,汕头的学习团也到了顺德学习城镇发展制造业。然而几个新一线城市的发展轨迹中,我觉得最可以参考的是合肥。合肥在80年代仅仅是个小城市,但是在2019年,已经逼近了万亿。合肥的产业发展轨迹很简单:先是从引进格力、美的、海尔起步,后来神奇吸引到京东方落户合肥,做起了显示面板;接着发展半导体产业。家电、显示面板做起来之后,合肥又瞄准了芯片。家电、电脑、手机,都需要面板、也需要芯片。芯片的产业链,设计、制造(晶圆代工)、封装测试、设备、材料,个个都是硬骨头。芯片产业,代表人类信息制造业的顶尖水平。合肥选了什么做突破口呢?设计,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合肥的优势不及深圳、上海、北京,所以,做不了。封测,沿海好些城市都在做,这是芯片产业链里最辛苦的环节。设备、材料都很难,在产业链中的收入占比又不高。合肥于是瞄准了芯片制造 [1] 。2019年,合肥入局新能源,引进了蔚来和大众新能源项目。这个就是合肥腾飞的故事,我认为这是教科书式的故事。

汕头特区要重新出发,就需要学习合肥这样的城市。简单归纳学习合肥的什么呢:

1、引进新兴产业

2、规划一脉相承,代代坚持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如何落户合肥的,合肥是怎样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突破口,引进国家科学中心,带动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发展的;是如何通过这3所高校,吸引华为等高科技公司入驻的。

二、汕头要尽快瞄准并引进高端产业或新兴产业

产业驱动城市,看城市,就看产业,看城市发展,就看产业增量、尤其新兴产业增量[2]。汕头未来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当下实力和潜力能够发展的产业。汕头不论在人才、区域、资源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无论是芯片、半导体、激光等,汕头都极难实现。个人认为生命科学、医药健康、3D打印、装备制造是我们最接近能够引进的。当然如何引进,汕头市委市政府或者可以参考合肥。产业是根本,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作为汕头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个人认为金融已经很难,也很虚,不如利用亚青会发展教育、会展经济、文化和体育产业和大型旅游项目。

三、要发展还要看教育

除掉产业的秘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个新一线城市,都有什么共同特点:高等教育相当强。南京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两所985和双一流,更有南京师大、南京航空航天、南京理工、河海大学等211。合肥腾飞的另一个秘密其实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汕头未来要发展,除掉最重要的引进产业外,就是大力发展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除掉依靠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两所高校外,如果有可能,更要尝试是否能引进中科院级别的“国字号”落户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据说已经基本落地深圳特区,我们是否可能引进?如果没办法,是否可能引进国家级实验室或国家科学中心落户东海岸新城,与汕头大学一起打造高等教育中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涌现高质量、高科技人才,新兴产业及高科技公司才有可能选择汕头,长留汕头。我们不仅仅是要做粤东高等教育中心,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应该打造广东终身教育中心、中学教育中心、学前教育中心。只有教育和人才是我们城市发展的源动力。

健全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高速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310万辆,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连续三年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下沉,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消费看,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0%、169%、87%,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

“但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保有量相对较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实用车型供给不足、销售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

为破解这些瓶颈问题、更好满足农村居民使用需求,在广泛调查研究并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在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宣传服务管理三个方面,提出11项举措,通过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不断释放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从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实现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堵点、痛点。

在建设环节,重点在公共充电设施与社区充电设施上发力。优先在县乡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场站)、公路沿线服务区(站)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并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延伸。

在运营环节,重点是加大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利用地方专项债券等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增强农村电网支撑保障能力。

在维护环节,重点是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验。完善充电设施运维体系,提升设施可用率和故障处理能力。

“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相关部门将抓紧补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打消在农村地区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后顾之忧。

多措并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在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孟玮介绍,《实施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产品供应上,考虑到农村地区出行场景与城市有一定差别,鼓励企业针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开发更多经济实用、适销对路的车型,特别是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部分商用产品。

在支持政策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券等支持。鼓励有关车企和有条件的地方,对淘汰低速电动车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以旧换新奖励。

在推广应用上,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县乡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应用,鼓励有条件地方加大对公交、道路客运、出租汽车、执法、环卫、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支持力度。

在销售服务上,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引导加快建设联合营业网点、建立配套售后服务体系;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地区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保技术人员,把促进就近就地就业与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更好结合起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

在安全监管上,提升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质量安全水平,严格配套供电、集中充电场所安全条件,定期对存量充电桩进行隐患排查。引导农村居民安装使用独立充电桩,提升用电安全水平。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改委将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有关方面抢抓机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Tags: [db:tag]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5号-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