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百科

新能源产业规划 印发(新能源产业规划 印发)

舒竹
舒竹 2024-03-22 【百科】 238人已围观

摘要[db:Intro]

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由此,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规划》提出,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在国新办3日举行吹风会中,多部门有关负责人对此次《规划》作出说明,其中,关于《规划》的主要亮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归纳为“四个新”。

顺应新形势

当前,新能源汽车结合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使产品形态、使用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规划》将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并行发展。

适应新要求

这次《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政府是要更好地发挥在完善标准法规、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明确新方向

这次《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要达到车辆总销售的20%左右”的新目标,以及“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要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远期目标。

发展新路径

加强“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三纵”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是指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

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秦勇表示,科技部将重点在三大领域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一是在推动动力电池向高比能、高安全的方向发展。二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和装备研制,支持轻量化材料、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等研发。三是大力支持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为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提供支撑。

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荒”问题,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蔡团结也表示,将通过市场化手段,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客运枢纽等交通设施,建设配套必要的充电设施,消除新能源汽车车主的远途旅行充电忧虑。

在发布《2012年规划》后,经过政府与行业企业的大力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居全球第一。今年“金九银十”已然结束,多家车企陆续公布10月份销售数据,比亚迪公告显示,10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23217辆,去年同期为12567辆,同比增长高达84.75%。蔚来汽车10月共交付了5055辆汽车,同比增长100.12%;理想ONE在10月交付3692辆,连续3个月刷新单月交付记录;小鹏汽车10月新车交付3040辆,同比增长229%。从销量看来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未来,《规划》工作的落实将更加助力各大车企,给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同时推动并完善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易车讯 日前,河南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深入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抢抓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机遇,加快融入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河南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主要内容如下:

产业布局:以郑州为中心发展整车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客车、乘用车、载货车;产业基础较好的地方重点发展配套产业,引进培育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努力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郑州城市群(以下简称郑州城市群),重点发展燃料电池载货车、客车,加快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配套设施完善、示范应用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以郑州、许昌、鹤壁、焦作等市为重点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基地。

主要目标:产业规模跨越增长、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配套能力大幅提高、基础设施保障有力和公共领域绿色替代。

其中,产业规模方面,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50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比例超过40%,努力建成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力争推动全省汽车整车产值达到5000亿元、零部件及配套产值达到5000亿元、销售及增值服务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

基础设施方面,到2025年,全省充(换)电和加(储)氢技术水平和设施规模、运营质量显著提升,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5000座以上、充电桩15万个以上、加氢站100座以上,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公共领域方面。到2025年,除应急车辆外,全省公交车、巡游出租车以及城市建成区的渣土运输车、水泥罐车、物流车、邮政用车、环卫用车、网约出租车基本使用新能源汽车;重型载货车辆、工程车辆绿色替代率达到50%以上。

主攻方向:扩大整车规模、做强配套产业和做优增值服务。

其中整车规模方面,依托宇通客车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郑州分公司、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宇通商用车有限公司等企业提升新能源客车竞争优势、新能源乘用车规模并积极发展新能源载货车

配套产业方面,打造千亿级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电机电控产业集群。其中,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将依托骨干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快推动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创新,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锂电池、钠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攻关,加快石墨烯负极、纳米硅负极等电池关键材料和固态动力电池、锂硫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动动力电池企业改造升级、扩大产能,引进培育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重点任务:加强技术攻关、做强优势企业、强化推广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和推进融合发展。

其中优势企业方面,研究组建省汽车产业投资集团,整合新能源汽车资源,盘活汽车产能。支持企业组建产业联盟(联合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化、专业化企业集团。支持汽车企业通过技术、品牌、股权投资、产能合作等方式联合研发、生产产品,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传感器、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连接器、保险盒、插接件等细分领域,大力推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领域补短板,加快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努力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推广应用方面,各地城市建成区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环卫车辆、巡游出租车和接入平台的网约出租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省、市级党政机关每年新增、更新公务用车采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50%。以客运车辆为应用牵引,以货运车辆为主要应用场景,以乘用车为辅助,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打造河南氢能文旅、物流示范名片。

Tags: [db:tag]

最近发表

icp沪ICP备2023024865号-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